山川河流

崇山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19-04-24    瀏覽:
  崇山(chongshan) 
  崇山,亦稱太尖山,俗稱塔兒山。位于縣城東北30公里,下院村北。為東陘山之最高峰,海拔1493米。因山頂有建于唐天寶年間(724—755)的七級磚塔,矗立霄漢,故名。山勢險峻雄厚,巍然獨峙,為曲、翼、襄三縣之界。山懷有建于唐代天寶年間的招提山塬寺一座,寺在塔下右方,近咫尺,內(nèi)祀唐高僧曇燧大師像,師上通天文,下知地理,居崇山天洞,鄉(xiāng)人遇旱則求師祈雨無不應。后圓寂,鄉(xiāng)人于居處建寺奉記,并建塔為記。唐廣德二年(764),晉絳守張光俊、楊子宏表聞代宗,恩賜匾額“普救”。故又名“普救寺”。昔六月二十二日為朝山盛會,善男信女焚香頂禮者,絡繹不絕。又傳,寺左下方有清涼院,為尼姑靜養(yǎng)處。今寺毀于日軍侵沃時,僅存一幢三楹磚石結構的無梁殿和一門洞。殿座南朝北,中辟神龕;內(nèi)存《崇山普救寺寶塔重建碑記》一塊,系清乾隆六年(1741)立,縣人崔致遠撰文記其事。門洞嵌一小碑系康熙六年(1667)重修記。
  崇山周圍,為夏先民早期活動地域,歷代文獻記載不少:《史記·集解》:“大夏在汾澮之間”?!秶Z·周語上》:“昔夏之興也,融降于崇山”?!短捷浀刂尽罚?ldquo;唐始封冀州之域,乃大夏之墟也”。據(jù)考,曲、翼、襄三縣夏時均屬冀所轄。新中國建立后,考古學家,為探討夏墟,在崇山周圍之襄汾縣的陶寺,本縣的小巨村—方城村,曲村—天馬等地,進行了地下發(fā)掘工作,出土不少夏文化遺物。由此而知歷史文獻記載可信。
  崇山,山勢偉巨,嶺巒重疊,地下礦產(chǎn)蘊藏量豐富,有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鉬及各種石、巖類。金、鐵已開采,尤以鐵儲量大、品位高。山間多野生植物有喬、灌林,藥材和綠色植被;并有各種野生動物:狼、狐、獾、兔及飛禽類。民國初期,有豹兩只,失足落入續(xù)家莊續(xù)世惠院中,被村民打死,此后絕跡。山麓多古樹,有唐槐,心空,內(nèi)可藏11—13歲小孩3人。酸棗樹,為兩株同生的姊妹樹,樹圍分別在86—95厘米之間;古柏,樹圍132厘米;柿,有單株可產(chǎn)噸的記錄。每臨夜晚山下礦區(qū)燈火通明,金花火龍飛騰奔舞;而在崇山各礦區(qū),則層層光照,恰似天梯降臨人間,似欲邀爾登臨天極,會晤眾仙;又似天人降世之通道。仙、凡人士共享天上、人間之樂。
  崇山,以其雄偉高大,峰迴嶺轉,山間林木蒼深,古來為貔貅養(yǎng)練之地??谷諔?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中,本縣民兵健兒以此為依托,晝蟄夜出和敵作殊死的斗爭。并涌現(xiàn)出陳寶善(楊談村人,民兵隊長)、賈來福(興隆莊人,民兵班長)等英雄烈士。
  1946年夏,國民黨胡宗南部自陜?nèi)霑x,北上侵太岳區(qū),欲從襄汾縣之陶寺村東行入浮山,聞解放軍駐塔兒山,懼。轉道臨汾入浮山,在官雀被殲,史稱“官雀之戰(zhàn)”。

 
上一篇:喬山
下一篇:東陘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