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文化典故

因勢利導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5    瀏覽:

 ?。鄣湓矗? 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孫子謂田忌曰:“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,齊號為怯,善戰(zhàn)者因其勢而利導之。”

 ?。鄣淞x]  “因勢利導”,原謂孫子同田忌論兵而引發(fā)的。從字義講,因:順著;勢:趨勢;利導:引導。即順著事物發(fā)展的趨勢很好地加以利導。后人遂以“因勢利導”,謂順著事物發(fā)展的趨勢加以很好地引導,或沿著事物發(fā)展的趨向,將其引向正確的道路。

 ?。鄣鋵崳? 公元前341年,魏國與趙國聯(lián)合攻打韓國。韓國軍情緊急,立即派使者到齊國求救。齊威王召集大臣們議兵,問:“早去救好,還是晚去救好?”成侯說:“救,不如不救,干脆不救。”田忌不贊成,說:“救鄰如救己。我們不去救,韓國被打敗了,必然依附魏國。魏國日后必然侵犯齊國,我看還是救好。遲救不如早救,還是早出兵去救好。”孫臏插話說:“現(xiàn)在韓、魏兩軍才擺開陣勢準備交戰(zhàn)而尚未交戰(zhàn),我國早救,我們將代替韓國與魏國交戰(zhàn),勢必蒙受極大損失,不如晚救好。等他們兩軍的實力消耗得差不多了,我們再出兵,可以受利而得名。”齊威王聽后深受啟發(fā)。于是,打發(fā)韓使回國,答應隨后便出兵援救。

  韓使回國,向韓昭侯作了匯報,說:“齊國援軍隨后就到!”韓國君臣得到齊國的許諾,信心十足,與魏軍展開了決戰(zhàn)。他們拼命抵御魏軍發(fā)起的頻頻進攻,但終因弱不御強,一連與魏國打了五次仗,都失敗了。只得再派使者到齊國去求救。這時,齊威王才命田忌為大將,孫臏為軍師,率兵去救韓國。行軍路上,田忌向孫臏問兵,孫臏對田忌說:“魏將龐涓是個驕橫跋扈的家伙,記吃不記打,我們還是采取十三年前圍魏救趙的老辦法,直奔龐涓的老巢魏都大梁而去,再來一次‘圍魏救韓’!”

  龐涓也不是孫臏所說的那樣,記吃不記打,他聽說齊兵直奔大梁而去,心里有點發(fā)毛,記取上次圍趙的教訓,迅速把軍隊從韓國戰(zhàn)場撤了回來,不料齊軍已超過邊界,進入魏國國境了。這時,齊軍還在向魏國挺進。孫臏為田忌獻策說:“魏國軍隊原系三晉之兵,素悍勇而輕齊,認為齊國軍隊不敢和他們作戰(zhàn)。豈不知‘善戰(zhàn)者因勢而利導之’?!侗ā吩疲罕纪坏桨倮镏馊プ非髣倮?,折損亡將;五十里以外而去追求勝利者,只有一半軍士能夠達到。我們這次對龐涓擺個迷魂陣,以因勢利導,引誘他中計。”田忌問:“什么計?”孫臏說:“減灶計”。田忌說:“伺謂減灶計?”孫臏說:“我軍一進入魏地,第一天壘十萬灶,明天即為五萬灶,后天即為三萬灶。”田忌接受了孫臏的計謀,依計而行。

  龐涓追在齊軍的后面,緊追不舍,一連追了三日,一查齊軍的鍋灶,與日俱減,大喜。說:“我早就聽說過,齊軍害怕魏軍,果然如此。他進入我國國境三日,士卒已逃亡大半矣。”因而,龐涓放了心,他為了能迅速趕上齊軍,乃棄其步兵,帶上輕騎晝夜兼程,追趕齊軍。孫臏算計行軍路程,魏軍將在晚間趕到馬陵道。馬陵道路窄山險,阻隘極多,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。于是,他同田忌把齊軍埋伏在馬陵道兩旁,并在路邊的大樹上刮去樹皮寫上:“龐涓死于此樹下”。同時,又挑選了一萬多名強弓手設伏在大樹周圍。并告示大家:一見火把照明,就萬箭齊發(fā)。果然如孫臏所料,魏軍于天黑進人馬陵道,龐涓見路旁一棵大樹刮了樹皮,上面還密密麻麻地寫著字,就讓軍士點著火把給他照明,來看上面寫著什么,火把一點,就招來箭如飛蝗,剎時把他射成了一個“刺猬”,中箭而身亡。戰(zhàn)國時的一代名將就如此無聲無響地撒手人寰了!

上一篇:奉公守法
下一篇:嫁禍于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