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文化典故

負荊請罪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4    瀏覽:
 ?。鄣湓矗? 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相如曰:“夫以秦王之威,而相如廷叱之,辱其群臣,相如雖駑,獨畏廉將軍哉!顧吾念之,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予趙者,徒以吾兩人在也,今兩虎共斗,其勢不俱生,吾所以為此者,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廉頗聞之,肉袒負荊。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,曰:“鄙賤之人,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!”
  [典義]  “負荊請罪”,謂肉袒負荊。言廉頗背負荊杖,登門給藺相如賠罪。荊杖,指用帶刺的荊條做成的鞭子。廉頗背著這種鞭子,請相如鞭打自己,教訓(xùn)自己。因而后人遂以“負荊請罪”表示向人認(rèn)錯和賠罪。
  [典實]  藺相如,能言善辯,膽略過人,他在公元前283年,以超人的膽識,揭露和戰(zhàn)勝了秦昭襄王意欲訛詐“和氏璧”的陰謀,使稀世珍寶“和氏璧”完璧歸趙,不僅贏得了趙惠文王的器重,而且還得到了趙國人的高度贊譽。
  事情過去了兩年,秦昭襄王不甘心自己的失敗,便派軍隊搶占了趙國的一座城池。又過了一年,秦王又派軍隊去攻打趙國。打來打去,秦國也沒占了多大便宜。秦昭襄王想,老這樣戰(zhàn)來戰(zhàn)去,也不是個辦法,不如約個時間跟趙國講和好了。公元前279年,秦王請趙惠文王上西河外澠池會晤。趙惠文王怕像當(dāng)初楚懷王那樣被秦扣為人質(zhì),不敢去。廉頗和藺相如都認(rèn)為要是不去反倒被秦國看不起,秦國會得寸進尺,更進一步欺侮趙國。于是,趙惠文王決定帶著藺相如去冒一趟險。大將廉頗和平原君趙勝對此很不放心,又讓李牧挑選5000精兵作為侍從。同時,趙國又準(zhǔn)備了幾萬人兵馬,來到了澠池附近,以防不測。
  到了約會日期,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在澠池相會。一邊喝酒,一邊閑談,一邊賞樂。秦昭襄王喝到興高采烈處,要趙惠文王給他彈一個曲子,給大伙湊湊熱鬧。趙惠文王不敢推辭,就抱琴彈了一曲。秦昭襄王聽后贊美了一番。沒想到秦國的御史當(dāng)場把這件事兒記錄下來,念道:“某月某日,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,趙王給秦王彈琴。”當(dāng)下,可把趙惠文王氣壞了,心想趙國還沒有亡國,就受到如此凌辱,但一時又沒有辦法。這時候,眼見藺相如抱著一個瓦盆,對秦昭襄王說:“趙王聽說秦王能演奏秦國的音樂,我這兒有個瓦盆,請秦王賞臉給敲敲吧!”秦王聽了老大不高興,沒有理他,他便聲色俱厲地說:“大王太欺負人了!秦國的兵力雖說強大,可是在這兒五步之內(nèi),我就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!”秦王無奈,只好拿筷子在瓦盆上敲了幾下。藺相如回頭對趙國御史講請把這件事記了下來,說:“某月某日,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,秦王給趙王敲瓦盆!”
  藺相如又一次為趙國長了志氣,立了大功。趙惠文王回到趙國,便為相如加官晉爵,大興慶賀。這一下可激怒了大將廉頗。廉頗有意找相如的岔子,來戲辱相如。一天,相如出門,他也出門。相如走哪條道,他也偏走哪條道。相如連讓三次,他便搶道三次。相如索性把人馬轉(zhuǎn)入僻巷,給廉將軍讓了道。結(jié)果下人不服,議論紛紛。藺相如聽到議論,便向眾人說:“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厲害?”大家說:“秦王厲害。”相如接過來說:“天下秦國最強,可秦國又為什么不敢來侵犯咱們趙國呢?還不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們大家的團結(jié)嗎,如果兩虎相斗,兩敗俱傷,那不是因小失大,給強秦留下了可乘之機嗎?我與廉頗將軍的恩怨只能是先國家之急,而后個人之私怨呀!廉頗聽了相如這一番議論,羞愧滿面,脫掉上衣,背負荊條,登門給相如謝罪,說:“鄙賤之人,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!”于是,相如與廉頗和好,成了生死之交。也為后人留下了“負荊請罪”的典故和成語。

 
上一篇:澠池之功
下一篇:刎頸之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