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文化典故

高山流水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4    瀏覽:

  [典源]  《列子·湯問》:伯牙善鼓琴,鐘子期善聽,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。種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!”志在流水,鐘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”伯牙所念,鐘子期必得之。

 ?。鄣淞x]  “高山流水”,是俞伯牙彈的兩個琴曲子。后世遂以此比喻知音難得或樂曲的高妙。宋文天祥說:‘‘高山流水,非知音不能聽。”王安石說:“高山流水意無窮,三尺空弦膝上桐。”李好古也說:“流水高山調(diào)不徙,鐘期一去賞音孤。”

 ?。鄣鋵崳? “高山流水”是伯牙鼓琴、子期聽琴引發(fā)的又一典故。其典實不能不講到成連。成連是俞伯牙另一個很要好的朋友,他們不僅是師徒,而且還是摯友和琴友,二人經(jīng)常交流思想、切磋琴藝。

  相傳,成連先生也是位非常高明的琴師,其琴藝和聲望都在伯牙之上。故而伯牙慕他大名,經(jīng)過長途跋涉,去拜他為師。成連先生見伯牙虛心好學(xué),求學(xué)心切,培養(yǎng)有望,就答應(yīng)收他為弟子。

  伯牙在成連先生那里,學(xué)習(xí)了三個冬春。夏練三伏,冬練三九,從不懈怠。老師指到哪兒,他學(xué)到哪兒。他心領(lǐng)神會,總有所悟。成連先生見他如此長進,心里非常喜歡。一天,成連先生對他講:“伯牙,你的演奏技巧,有了極大提高。但美中不足的是,你還沒有達到得心應(yīng)手地抒發(fā)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創(chuàng)作新樂曲調(diào)的高超境界。”伯牙說:“老師真是說到了我的要害處,我也感到琴能彈來,思想感情卻抒發(fā)不出來,更表達不出自己的琴音和情趣。弟子請老師多指點,多多教誨。”成連先生說:“那好,我有一位老師,住在東海之濱,我們不妨一起去向他請教,幫助你進一步提高吧。”伯牙說:“那真是求之不得呢!”

  第二天,他們倆就上了路,櫛風(fēng)沐雨,曉行夜宿,來到了東海之濱。一望無際的大海擋住了他們的去路。他們只得揚帆啟航繼續(xù)前進。經(jīng)過好幾天的風(fēng)浪顛簸,他們好不容易才來到東海仙山之一的蓬萊山。船一靠岸,成連先生讓伯牙帶著琴先上了岸,并對他說:“你在此稍候,待我去請老師去!”說罷,就把船撐開了。

  伯牙一人留在蓬萊山上,靜候先生歸來,等啊,等啊,一連等了幾天,連個人影兒也沒等見。面對他的是浩瀚的大海,一望無際的碧波,洶涌澎湃的驚濤,一個接一個的巨浪;還有那茂密的山林,層蒼疊翠的山峰,連綿起伏的山巔,群鳥齊鳴的動人情景。這時,伯牙才醒悟過來,老師是讓他全神貫注地聽那東海浪濤之聲,山峰上的松濤之聲,山林中的百鳥齊鳴之聲。這氣勢磅礴、變化萬端的自然景象,激起了伯牙的創(chuàng)作熱情。于是,他擺好琴,調(diào)好弦,把自己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感悟到的情感全部都傾注到琴弦上。他彈一遍,聽一遍;聽一遍,彈一遍。他邊聽、邊彈、邊吟、邊改進,便創(chuàng)作出了“高山流水”的名曲來。他覺得這東海之濱沒有白來,短短的幾天時間,就使他的琴音、琴曲、琴藝達到了一個嶄新的境界,這收獲真是太大了。就在他有所感悟、大有收獲的時候,成連先生把船撐回來了。先生一上岸,就向他熱烈祝賀。從此,伯牙成了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操琴的高手和名手。

  有一天,伯牙彈琴,心想著高山,琴音里就彈出了高山的萬般景象。鐘子期聽了,說:“善哉,善哉,簡直像巍峨泰山屹立在眼前!”過了一會兒,伯牙又撥動琴弦,心里想著流水,琴聲里又彈出了碧波萬頃、驚濤駭浪、洶涌澎湃。鐘子期聽了,又說:“這真是妙極了,這琴聲宛如奔流不息的江河湖海。”于是,后來人們就用“高山流水”來比喻知己、知音,或者用來比喻樂曲的高妙、高雅、婉轉(zhuǎn)動聽。

上一篇:伯牙鼓琴
下一篇:靡靡之音